●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张羽
2020年4月24日,由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主办一场主题为“全球大学特别对话:新冠疫情下的大学在线教育及展望”的特别会议。会上发布了《清华大学疫情期间在线教育阶段性研究报告》。我有幸参与报告的撰写并代表教研院在这次特别会议上向全球21所大学的校长和UNESCO官员分享了报告的主要内容,深刻体会到了大学作为推动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在最艰难的时刻所体现的担当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清华大学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研究”是教研院在开学第一周启动的应急研究项目。院长石中英教授带领我们很快开会讨论研究选题,确定了三个子课题:(1)在线教育政策与质量评估(2)在线学习行为分析(3)在线教学案例研究。教研院几乎一半的教师、多位博士后、十几位研究生都参与到这个应急研究中。大家有的刚刚度过网络教学第一周的考验,有的手头还有很多研究任务,但都毫不迟疑,投入到这项应急研究中来。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研究,为抗击疫情、教书育人尽一份力,也为疫情结束后的教育革新提前做出探索。
应急研究的最大挑战就是选题和立意。全校对在线教学的探索还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研究者如何能以有限的时间、有限的人手,“身在此山中”、却能“识得真面目”、找准研究问题、做出有价值和有预见性的研究?在前期研究选题和设计阶段,石中英老师多次召开课题会,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对整个事件的观察和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更可贵的是,邱勇校长在百忙之中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我们的研究设计汇报,并在立意、高度和定位等方面给出非常中肯的建议。杨斌副校长也在研究设计、研究的关键节点、研究结果讨论等多个环节多次参加课题会,听取汇报,并结合全校人才培养工作,给我们很多引领性的指导意见。这些都很好地保证了我们的研究能切中肯綮。
应急研究的第二个挑战是时间。为了抢在开学一个月左右向全校师生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在项目启动后马上投入工作,严格按照国际学术规范设计测试测量工具、采集数据、清理数据、分析撰写……把一年的活儿在两个月做完了。很多同事每天工作16小时,周末不休息,互相支持、接力完成任务。事实证明我们开发的工具结构和质量非常好,数据分析结果很有价值。这一方面是因为教研院在高等教育评估和政策分析评价等方面有扎实的学术积累,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教研院研究团队的战斗力。
应急研究的第三个挑战是数据和资料。科学的决策一方面要有前瞻性,另一方面要依据严谨的实证证据。证据的原材料就是高质量的数据和资料。向全校师生发放调查问卷并期待较高的回收率,在平时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疫情期间更加困难。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注册中心、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党委学生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等单位给予大力支持。雨课堂作为问卷发放窗口,也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最终学生和教师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达到60%和40%,很好的保证了后续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关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组织与领导力访谈,我们也得到了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部、社科学院、航院、物理系、建筑学院、数学系、体育部、公管学院、计算机系的大力支持,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访谈,详细介绍自己单位的工作、反思和感人故事,为我们记录和理解全校工作特色、总结对未来教育的建议,提供了很多真知灼见和宝贵资料。
“全球大学特别对话”是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全球高等教育领导者共同应对冲击、拥抱变革的一次非常及时的会议。院里选派我代表整个课题组报告研究发现,我也倍感压力。如何在5分钟的学术报告中清晰的阐述研究发现、展现出清华教研院专家团队集体的智慧,并感召更多的大学加入这项国际研究合作,是我对这次报告任务的解读。课题组的石中英、刘惠琴、李曼丽、寇海明、谢喆平、钟周、乔伟峰等多位老师都在阶段性研究报告的结论梳理和会议发言主题选择等方面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最终保证了会议报告的顺利圆满。
会议直播开始,课题组师生也都在线接入一起见证了这次由清华发起的全球高等教育特别对话。我第一次与世界六大洲多所大学校长连线,一起探讨全球高等教育的挑战与未来,产生了很多过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仪式性大会所没有的体会。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我感到了清华大学在疫情发生后快速决策、为保证师生安全、践行教育者使命所做的努力得到了世界各国大学校长和UNESCO官员的高度认可。20余位大学校长所分享的观点,包括忧虑,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或者讨论到了,这种共鸣感也让我对全球高等教育共同体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和认同。清华主动发起这样的特别对话,以人文关怀和全球责任感投入到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引领工作中。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一名教育研究者,很庆幸能参与其中,也一定会在未来教育范式创新和变革中继续践行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清华新闻网4月26日电)
编辑: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