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1. 首页

  2. 关于论坛

  3. 会议日程

  4. 报名注册

  5. 演讲嘉宾

  6. 新闻中心

  7. 合作伙伴

  8. 咨询研究

  9. 联系我们

  10. 往期回顾

  1. 首页

  2. 关于论坛

  3. 会议日程

  4. 报名注册

  5. 演讲嘉宾

  6. 新闻中心

  7. 合作伙伴

  8. 咨询研究

  9. 联系我们

  10. 往期回顾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信息

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京开幕
发布时间:2021-09-22    

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京开幕

9月17日,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幕式在清华大学举办。本届大赛以“守德崇劳,工程创新求卓越;服务社会,智造强国勇担当”为主题,共有来自690所高校、1.9万个团队的6.6万名大学生参赛,其中267所高校、601个团队的2404名学生进入全国总决赛,与上届总决赛相比,高校数量增长80%、参赛人数增长74%。

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在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基础上升级为综合性赛事。

首创竞赛社区模式,构建新工科特色竞赛体系

总决赛主会场设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基础训练中心主任、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竞赛工作组组长李双寿介绍,清华大学共有5支队伍进入总决赛,其中包括“智能+”赛道的智能物流搬运、水下管道智能巡检、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智能配送无人机四项和虚拟仿真赛道的工程场景数字化项目。

本次大赛按照“大工程基础—学科综合创新—跨学科交叉创新”的构架,以“需求驱动”和“技术应用场景创新设置”为导向,紧贴国家工程领域发展前沿,融入工程伦理、工程文化与国际化元素,设置了工程基础、“智能+”、虚拟仿真等3个赛道、11个赛项,涵盖基础工程设计、人工智能赋能的机电综合系统设计、重大装备设计、工程管理与决策、数字化新媒体、工程文化知识等领域,贯穿从基础工程素养到综合创新能力的多层次教育场景。各赛项引入行业产业发展的真实需求、真实场景、真实问题、真实案例,探索构建符合新工科特色的竞赛体系。

据悉,大赛首创竞赛社区模式,参赛团队以市场主体的角色进入竞赛社区,借助竞赛社区提供的各类资源,完成在线学习、工程任务的系统设计、材料采购、加工制造、技术协作、知识产权保护、公益服务等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完成决赛作品的设计、制作与调试,并设置竞赛社区。通过“虚拟社区货币”体系将设备、材料、人力等各类资源量化,并通过线上系统对现场实践过程数据的采集、分析与比较,自动形成对参赛团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结果。

在李双寿看来,竞赛社区鼓励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实现优势互补,突破自身能力局限,共同挑战更高难度任务,获取额外收益,实现合作共赢,从而锻炼学生的协作意识;如何通过能力展示,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赢得竞标,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宣传意识;而不可删除的历史交易评价更可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赛推动各高校探索将“竞赛社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内外学习实践过程,形成“开放分享、注重协作”的师生协同众创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全面记录学生课内外实践过程数据,结合教学目标与工程实践环节的对应关系,系统研究以“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成绩评价与持续改进体系。

加强新工科人才培养,建立赛课融合育人模式

立足现场实践、突出工程特色,比赛时均需学生现场调试、现场运行、现场实物展示,学生不仅要“想出来”,更要“做出来”。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多年来,大赛培育了一大批重基础、敢创新、强实践、有担当的“实干青年”,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路线新颖、产业前景广阔、社会价值突出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涉及智能制造、重大装备、航空航天、智慧出行等国计民生相关领域,磨砺了青年学子潜心钻研工程问题、灵活运用前沿技术、大胆探索产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李双寿结合组织筹办大赛的经验谈道,大赛是落实新工科改革发展的重要部分,新工科的融合、集成、创新、共享、智能五大特点通过比赛充分展现出来。基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产业前沿领域和社会发展需求,研究新工科范式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按照知识、能力与素养全面培养目标,强调工程创新实践与跨学科交叉创新。“我们期望通过竞赛,实现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创,建立起‘永不落幕’的赛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据悉,未来大赛将继续围绕服务学生成人成长成才、服务新工科综合改革、服务制造强国建设,构建理论实践融通、学科专业交叉、校企协同创新的综合性育人平台,打造高等工程教育的创新盛会和改革引擎。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是加强新工科人才培养、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大赛聚焦育人、育才、创新三大核心要素。坚持立德树人,在工程“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实践”和“创新”,增强工科学生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爱国爱民、实学实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清华新闻网

清华大学| 中国工程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Quanser| 山东重工集团| 清控科创| National Instruments| Shining 3D| Math Works| 国际工程教育中心
学堂在线|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中国港湾| 华和文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