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以下简称“训练中心”)“制造工程体验”“手工制作创新实践”“制造工程实践”课程的学生在助教博士生的引导下,分组参观了训练中心“创造性劳动教育文化展”。展览由训练中心筹划主办,于清华大学111周年校庆和学生“劳动教育月”期间持续开放参观。
展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观”为引领,通过“创造性历史脉络”“劳动教育与工程实践之路”“完整学科体系对于劳育的重要性”“训练中心创造性劳动历程”“传统文化与创造性劳动”“新的教育理念”等单元,营造创造性劳动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建设制造强国的志向、塑造创造性劳动价值观、学习现代制造工程知识、培养工程能力和工程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造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训练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深入挖掘劳动内涵,贯通思想,加强劳动课程体系建设,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力求为清华大学的劳动教育树立创造性劳动教育的标杆。
在“创造性劳动的历史脉络”单元,展览通过光影、图文和实物展示,呈现了清华人为工业文明扫除社会经济文化障碍的现代化之路。
在“劳动教育与工程实践之路”单元中,展览介绍了劳动教育的工程实践之路,并以地图的形式具象地展示了清华人主持参与的重大工程项目。在工科建设的进程中,清华学者对学校开展工程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为清华文化创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览同时展示了学生在训练中心“制造工程体验”课程中手工制作的弩车、吉他和斗拱等作品,体现了人文艺术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跨学科融合。
在“创建完整学科体系与开展劳育的辩证关系”单元,展览介绍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辅相成。理科为工科铺垫基础,经法为工程学科丰富内涵,艺术、文学、体育与工程教育之间融会贯通。清华完整的学科体系对全面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熟练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弘扬伟大劳动精神等提供了生动的劳动教育内容。
“训练中心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历程”单元以多媒体交互展示和图文展示相结合的形式,介绍了训练中心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面向未来,培养工业通才,把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在一起,全面探索未来之路。在这历程中,训练中心成为了实践教学的前沿和平台,一路走来,汗水和辛劳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新的教育理念”单元呈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创造性劳动教育新范式。劳动教育将整合工程文化,践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育人理念。
2022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与训练中心共同设立劳动工坊,聚焦面向新时代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体现出ICEE与训练中心在工程实践训练领域的旗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