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3月4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界工程日全球 活动之一,“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工程学与工程教育——朱高峰院士专著和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系列著作出版座谈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以“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工程学与工程教育”为主题,围绕朱高峰院士、孙永福院士、顾秉林院士、余寿文教授著作、以及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系列著作进行座谈和研讨。清华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工程教育中心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顾秉林在会议上致辞。以下内容整理自致辞。
工程学和工程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对世界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有着十分重的意义;在方兴未艾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科技竞争,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对工程学和工程教育提出的战略需求,深入研究我国工程学和工程教育的历史经验、现实状况与未来走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和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对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工程学和工程教育的发展也将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工程教育。著名工程教育家刘仙洲、张维、张光斗等,都曾为工程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新世纪以来,清华大学于2008年底决定成立工程教育研究中心,作为学校跨学科、跨单位的研究机构和国家工科教学改革的研究基地,承担了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等许多部门的重点课题,为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设立与实施、促进我国加入国际工程教育本科互认“华盛顿协议”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周济、朱高峰、吴启迪等院士、专家的悉心指导和亲自参与下,中心通过承担课题研究、撰写专题报告、发表学术论著、举办论坛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发布的专著和系列著作,就充分反映了中心专家学者对工程教育的新认识、新思考,也集中展现了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研究人员长期以来辛勤耕耘的可喜成果。
国际工程教育中心成立以来,我本人也有幸组织和参与了“院校工程教育工程性与创新性问题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建设问题研究”“国际工程教育合作战略:趋势与前沿”研究等多个课题的工作。在参与这些研究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到当前工程学的发展和工程教育的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就全球范围看,工程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改进,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与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问题急需解决。结合我国的实际,如何更好地建立多元化跨学科的工程教育模式,如何进一步大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促进工程学科与社会深度融合,如何切实推进工程教育的高质量国际合作等等,这一系列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寻求答案。
“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工程学与工程教育”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