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一下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同时也是新加坡最大的、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我校采用英式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我校是新加坡科研能力的代表。大概在2000年左右,我校开始转型,更多地转向美式的教育模式,同时鼓励和强调开展科学研究。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有60年的发展历史,现有约9000名学生,7个系,16个硕士学位点,9个博士学位点,360名教职员工,900名研究型教师,300多个支持型员工。员工中有很多临时性的员工,他们并不是大学的全职员工,他们在别的地方工作,但来到大学里做一些教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兼职教授。
为什么产学研合作非常重要?作为学术界,我们觉得产学研合作可以让我们在一些重要的课题上开展研究。我强调“重要”这个词,是因为有时候学者们可能会研究一些有意思的问题,但是有意思并不代表它很重要。所以,对于学者来说,我们需要研究的是重要的问题,这样可以把我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成果。
刚才西门子的Norbert谈到,对于大学来讲,现在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就是如何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现在对学生的联合培养,无论是来自产业界还是学术界方面的合作,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并为面向未来的社会做好准备。
我觉得这里面还有一个风险的问题。我们很多年轻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来到教师岗位的,之前并没有任何的行业经验。只有很少的教师是有行业经验的。如果让这些老师教学生的话,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可能与行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方式也需要被重新定义。本科生花4年的时间在大学学习,但这4年是不够的。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学生毕业之后去工作,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由于在职业生涯方面或者选择方面发生变化,他们可能还要重新回到学校里来。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与行业密切合作,持续地与企业开展一些教育培训项目。
从某种程度上讲,无论是个人的研究,还是战略性的、全面性的合作,最好是在我们都比较熟悉的领域。而合作模式主要包括实习、合作项目等,这些都非常受欢迎。对于我们的实习项目来讲,它属于必修课。所有的工科学生必须花6个月的时间在公司工作,我们也希望能时间长一些,比如说1年。
另外一种合作模式是,企业参与到我们的课程设计开发中,由此成为项目的咨询委员会成员。还有客座教授的模式,一些公司的专家到大学进行教学,和我们的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可以共同开展一些研究和教学。
在产学合作的挑战方面,产学合作中,对于学术界是在不同的时间轴上的,必须进行很好的管理才行,并且还有技术成熟度的问题。关于学生的培训方面,我相信学校里的很多研究是基础性的,对于学生的教育可能是比较全面的,但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仍然希望学生能够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就能进行更多的实用性研究。
像西门子这样的大公司,他们愿意进行这样的培训。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没有时间对刚毕业的学生进行培训,因此希望毕业生一上班就能够工作。但作为大学,不能只和大公司进行合作。在新加坡,很多工作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去完成的。所以,政府也要从管理支持的角度来考虑,使大学更好地帮助这些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