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1. 首页

  2. 关于论坛

  3. 会议日程

  4. 报名注册

  5. 演讲嘉宾

  6. 新闻中心

  7. 合作伙伴

  8. 咨询研究

  9. 联系我们

  10. 往期回顾

  1. 首页

  2. 关于论坛

  3. 会议日程

  4. 报名注册

  5. 演讲嘉宾

  6. 新闻中心

  7. 合作伙伴

  8. 咨询研究

  9. 联系我们

  10. 往期回顾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会议动态

国际工程教育中心联合主办“2025年工程哲学教育研讨会暨《工程哲学教程》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5-09-06    

国际工程教育中心联合主办“2025年工程哲学教育研讨会暨《工程哲学教程》发布会”

2025年8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工程哲学教育研讨会暨《工程哲学教程》发布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会议研讨主题为“推动工程哲学教育,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由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承办,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Engineering Education Review》(工程教育评论)编辑部、《工程研究一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编辑部、教育部工程创客教育虚拟教研室、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ICEE执行主任、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袁驷,原邮电部副部长朱高峰,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殷瑞钰,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原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郑阳恒,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伯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大椿,东北大学教授陈凡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合书面致辞。

会议议程包括领导致辞、《工程哲学教程》教材发布、赠书仪式、主旨报告、学术研讨、工程哲学教学研讨与经验分享等环节。致辞环节由ICEE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孙禺主持。

彭刚致辞

彭刚指出,工程实践离不开工程哲学的指导,也为工程哲学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工程哲学教育的核心指向是激发工程创新。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工程哲学理论研究,持续推动工程哲学教育实践,着力培养有坚实哲学素养和卓越工程能力的工程创新人才,为更好地服务强国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院士专家发言

在主旨报告和学术研讨环节,朱高峰、殷瑞钰、傅志寰、刘大椿、卢春房、李伯聪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及教授分别发言。朱高峰指出,与科学相比,工程与社会科学的联系更紧密。工程管理学部、工程哲学研究者需要深入研究工程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重要问题。殷瑞钰表示,本次会议应时而动,意义重大,《工程哲学教程》的出版必会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工程哲学的发展、工程人才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傅志寰表示,工程生态论是工程研究的新思维和新范式,生态思维对于未来的工程建设至关重要。刘大椿认为,工程哲学的研究和《工程哲学教程》的出版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要进展,是新哲学发展的亮点。卢春房表示,工程哲学的兴起是时代的呼唤,工程哲学能够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价值观框架。李伯聪指出,“格器致知”的实质和内容是工程和工程科学,主体是工程师。他强调,在工程活动和工程教育中,设计思维的培养具有核心作用。

图书捐赠仪式

研讨会期间,朱高峰、殷瑞钰、卢春房、傅志寰、李伯聪、张丽娜、王大洲、杨世杰、鲍鸥向清华大学图书馆捐赠《朱高峰传》《殷瑞钰传》《工程哲学教程》《工程哲学》(第一、三、四版)《工程演化论》《工程方法论》《工程知识论》《工程生态论》等著作,金兼斌馆长代表清华大学图书馆接受赠书并颁发了捐赠证书。

会议总结环节由ICEE秘书长助理、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乔伟峰主持。ICEE执行主任、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袁驷指出,工程教育不应只是传授技术,要培养具有哲学思维、系统思维、创造能力和人文关怀的人才。工程哲学教育要“源于工程、高于工程、指导工程、回归工程”。他建议多方协力,建立常态交流机制和平台,促进工程哲学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助力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会议总结

来自全国百余所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界的不同领域与学科背景的两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清华大学| 中国工程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Quanser| 山东重工集团| 清控科创| National Instruments| Shining 3D| Math Works| 国际工程教育中心
学堂在线|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中国港湾| 华和文化
友情链接